互联网时代,大量内容平台出现。内容平台的一些精品内容甚至催生了“内容付费”,也成就了无数以生产内容谋生的自媒体人。 那今天我们来总结下内容变现的方式和盈利模式到底有哪些?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,来选择属于自己的内容变现方式。 1、电商 可以在各类自媒体平台铺设精准内容,比如微信公众号安利自己的产品内容,搭建网上商城,从渠道打通、会员管理到精准客户营销,*覆盖经营场景。 也可以直接借助自媒体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生活方式,来影响受众的购买行为,从而形成交易需求。比如小红书的内容价值导向,或者对IP属性的情感和信任。 比如通过**的电商橱窗功能,视频中插入商品,可跳转到淘宝成交。 2、社群 社群变现会从三个方面进行变现,分别是社群自身变现,社群产物变现以及合作变现。 社群自身变现实现流量聚合、粉丝沉淀、社群凝聚,形成基于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社群,终通过社群电商实现内容变现。 比如罗振宇的“罗辑思维”团队。这种盈利模式,关键在于社群的凝聚。 3、知识付费 通过用户对内容的直接订阅或者广告商对内容的赞助,从而实现盈利。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两种变化:在线支付成为习惯;时间碎片化。正是这两种变化主导了原有知识变现场景的升级。它们从线下迁移到线上,在交互方式上也有了诸多变化。 比如在**分享知识,吸引粉丝,然后通过销售课程或者相关服务赚钱。 比如微信公众号内输出的文章,通过能订阅剩余文章来收费变现。 变现模式 对于不同内容,需要有不同的变现模式。一般的内容产业商业模式,大抵可以分成四种。 1、广告分润模式 Youtube创造出了许多高人气的网红,国内视频创造者的李子柒YouTube上粉丝数量达到764万,**过了CNN,视频总观看量接近10亿,平均每个视频的观看量接近上千万。 按照Nox Influencer的预测,李子柒每个月在YouTube上广告联盟的收入就可能达到73万美元。依此计算,仅仅凭借YouTube流量的分成,其年收入潜力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。 2、订阅模式 订阅模式是“向订户收费”。以会员收费为主,好处是不必依赖广告、收益稳定,但是相对扩张成本较高。 这种模式必须是内容策划输出必须要有看点,足够吸引用户来平台进行订阅,才能维持下去。 比如腾讯视频、爱奇艺、优酷等几个大的视频平台,买会员订阅成为VIP,但一旦没有可看的,用户随时都可置换。 例如“得到”APP上的专栏订阅,还有此前很*的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被报道拥有**过17万付费订阅者,总价近3500万元;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变现。 3、IP授权模式 IP授权共生战略已经成为**行业发展趋势。我们熟悉的在被dsn收购之前,漫威工作室以宇宙及奇幻元素为背景所创作之漫画虽然大受欢迎,苦于没有资金拍电影,但已然懂得利用IP授权模式将作品打入好莱坞,授权给制片商,并从票房中获得更多利润抽成。 4、版权售卖 版权售卖已经成为常见的内容变现。尤其在网络影视行业方面尤为**,内容制作方通过售卖版权给视频网站实现内容变现;视频网站通过热门IP实现付费用户增长,可以说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。不过,这类内容通常制作周期较长。 5、周边贩卖 通常是以一个热门IP制作周边内容,依靠积累的粉丝,将内容变现渠道从单一的视频衍生到游戏、电影等,从而放大IP价值。 在2016年,微博上“中国女排”的话题阅读量冲上2亿,搜索量高达53万次,从夺冠那一刻起,中国女排就人们的谈资中开启了“*”模式。 网上购物平台迅速跟进,推出中国女排周边产品,抢占热点时机。 6、广告变现 通过业务广告投放实现内容变现,比如微博大咖小V、微信公众大号。 比如自媒体Papi酱在2016年接一条广告2200万。 而今年的**卖货,罗永浩直播首秀卖了1.1亿,其中一个品牌的坑位费在5万起,也就是品牌方置换了广告变现。 近年来,随着微博、微信的流量红利逐渐褪去,同时内容创业被持续唱衰,内容同质化、阅读量下降、难出新**、变现困境等词总在各大稿件里频繁出现。 但互联市场就是这样在变化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,比如现在小红书、**平台的内容变现又成为一个风口。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来进行全面的内容定位。 变现的方式很多,重要的还在于内容,好的内容才能够撑起来变现的方式。